近期,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苏北人民医院、福建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南大学湘雅第三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人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共同参与编制的《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Ai-PCA)管理规范》(T/CATE0021-2024)正式发布。该标准由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发布,2024年10月17日正式实施。江苏人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唯一企业参编,为标准制定注入关键力量。
《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Ai-PCA)管理规范》的发布,为全国医疗机构提供了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临床操作和指导。
《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Ai-PCA)管理规范》创新数智化技术,实现对疼痛患者诊疗周期的全时段、全区域、全方位远程监控的个体化镇痛,提高镇痛质量及安全。同时,为医疗机构实现镇痛中涉及的麻精药品使用过程的智慧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有效落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管理制度,对医师处方、用药医嘱的适宜性进行审核,严格规范医师用药行为的管理要求,以及国卫办医发〔2020〕13号关于加麻精药品的管理文件,明确要求“严格执行全程双人操作制度,改变由麻醉医师单人操作麻精药品的现状,麻精药品的处方开具、使用和管理不得由同一人实施”等一系列规定。对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能力效率和规范性,提高患者镇痛诊疗反馈的及时性、有效性,降低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提升患者的医疗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变革更深层次重构了麻醉及镇痛质控体系——以数智技术固化医疗行为轨迹,建立覆盖"镇痛前风险评估-镇痛实时调控-可能并发症预警"的数智化质控网络。镇痛质量指数(AQI,舒适化指数)实现了实时智能质控管理,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示范,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直接推动医院运营效率,提升医患和谐指数。
随着Ai-PCA管理规范标准推广落实,实现高效动态服务患者的同时轻松管好麻精药品,对平安社会建设更具战略意义。Ai-PCA管理规范标准构建的"智能医嘱-动态评估-数字质控"三角模型开创性地将中国经验转化为全球示范。标志着我国正从麻醉技术应用者向规则制定者跨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贡献东方麻醉人的智慧。
展望未来
江苏人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成立,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秉承以人为本,敢为人先的发展理念,以疼痛治疗需求为起点,在麻醉科数智化领域持续探索与创新,为医疗机构提供全面的数智化系统解决方案,包括麻醉管理、镇痛管理、麻精药品管理、化疗输注管理、医疗物资管理等,以推动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数智医院建设,让人类享有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END
编 辑 | 盛 月
校 对 | 王 佳
审 核 | 樊 花